政讀人民日報贊“禁酒令”批“不擔當”——兩個故事就是你的人生
今天出版的 人民日報 第五版評論版刊發文章《當上任不用再帶“醫囑”(一線視角)》,講述了“酒文化”讓很多領導干部苦不堪言的故事,讓我們一同來品鑒。
1
認識一位剛從北京調往新疆工作的干部,隨著一身行李一并帶來的,還有一張塑封的醫囑:“不得飲酒”。7年前,他第一次到新疆工作時,忌憚這里酒風“彪悍”,就用這張“醫囑”擋掉了不少勸酒。沒想到,拜“八項規定”所賜,再次回到新疆任職,這張“醫囑”已沒了用武之地,到哪里都吃工作餐,沒人勸酒了,更不用說今年新疆出臺公務接待“禁酒令”,飯桌上已不見酒的蹤影。
詩與酒的因子流淌在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酒文化”源遠流長。“李白斗酒詩百篇”,“淳于髡以酒諫酒”,三國里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氣概,常為人們津津樂道。然而,內涵豐富的酒文化,卻往往被簡單曲解。飯桌上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讓很多領導干部苦不堪言,實干精力被抽掉,身體健康被消耗;前些年有單位甚至將“能喝”當作一種能力,成為選人聘人“潛規則”……不良酒風帶動公款吃喝,污染黨風政風,成為必須治理的頑癥。
4年來,在嚴格落實八項規定精神的過程中,“幾十個文件管不住一瓶酒”的現象一去不返,飯桌上“談項目”“拉關系”的做法沒了市場,公款吃喝也就漸漸淡出公職人員的視野。不僅飯桌上的風氣變了,老百姓還發現,現在領導干部基層調研都是輕車簡從;發言和材料都揀“干貨”,邀請群眾和專家直言問題和“短板”;新聞報道中領導會議講話少了,老百姓的民生關切多了;許多以前跑個三四趟才能辦完的事,現在一次就能辦好……4年前的新規范,悄然變成今天的鐵規矩,化為全面從嚴治黨新局面的基石。
清風正氣要想樹得起來,歪風邪氣就得殺得下去。回首四年,無論是紀檢還是媒體,無論是干部還是群眾,都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緊盯“四風”的習慣。拿新疆來說,上上下下都在瞪大眼睛、拉長耳朵發現問題,對“雁過拔毛”“化公為私”等啃食群眾獲得感、揮霍基層群眾對黨的信任的行為“零容忍”。自治區紀委不斷壓實“兩個責任”,專門約談“四風”問題“零查處”的個別地區紀委主要領導,指出差距,提出要求。動真格、不松勁、傳壓力,不良作風在持續的“點剎”中漸漸消逝。
優良的黨風,不僅是我們黨的政治品牌、政治標志,而且懿德茂行,可以勵俗。一位新疆網友留言道,以前半個月的工資都得“隨份子”,自從加強對黨員干部操辦婚喪嫁娶的監督管理后,大操大辦、相互攀比和鋪張浪費收斂不少,頓時感覺“減負”。可見,干部戒除奢靡,變味的人情消費就開始剎車;官場潛規則不流行,社會上拉關系、找門路的現象也在減少……黨員干部通過有形的表率,無形中引導社會風氣向好。政治風尚和社會風尚相互激蕩,正是新疆各族人民企盼的當代“風俗志”。
一張沒用的醫囑,折射出地方黨員干部作風新變化,但也必須認識到,廣大群眾最擔心的是問題反彈,最盼望的是保持長效。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四風”的變種依然存在,作風建設需要抓常、抓細、抓長。緊一陣松一陣、進兩步退三步,都會功虧一簣,只有鍥而不舍、馳而不息,才能不斷把八項規定精神落在實處。
2
另外,人民日報另一篇評論則表示:
少數干部認為頭上金箍多了,肩上擔當就少了
導語:有些地方管住了官員的嘴,但還沒放開干部的腿。少數干部認為頭上金箍多了,肩上擔當就少了。規定再多再好,不落實、假落實都是虛空,稍一松勁就會前功盡棄,反彈就會變本加厲,這是歷史的教訓。
4年前,八項規定吹響了新時期全面從嚴治黨的號角;4年后,“一陣風”的憂慮、“抓小事”的異議、“走著瞧”的心態,已經隨風飄落。今天我們透過一線記者的觀察,共同回看八項規定頒行以來的作風之變,乃至整個社會靜水深流的巨大變化。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看到成績的同時,更多變化需要我們一起去成就。——編 者
“自從有了八項規定,出去吃飯像做賊,擔心被拍了上網,回單位也不好報銷。”中部省份一位機關干部感嘆,“因為一頓飯挨處分,甚至影響進步,巨不劃算!”過去4年,八項規定不經意中成為黨員干部的口頭禪,更是緊箍咒。
紀律挺起,鐵規生威。4年來,中央從我做起、率先垂范,全黨看齊跟進、狠抓落實,全國范圍內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9.7萬人。與此同時,群眾發現會所歪風弱了、送禮包車的人少了、政府機關的大門暢通了、干部的辦公室變小了、服務態度熱情了、辦事效率提高了……作風改到群眾心坎上,是滿滿的“獲得感”。
“小切口”推動“大變局”,關鍵在于織密了制度的籠子。以公款吃喝為例,在一個省直機關處級單位,過去有的干部一抹嘴拿回一摞發票,每年公款吃喝幾十萬元,后來全面收緊,公款接待不僅要有對方公函,還得附上就餐人員名單和菜單;另一家機關單位前不久對公款吃喝“回頭看”,要求這4年餐飲發票報銷者逐項說明。如果說不出道道,一律退款,有一名中層干部就退了幾萬元……公款吃喝的報銷,曾經就是辦公室主任和會計一起“編故事、湊數字”,現在會計像審計,再也不好造假了。正是制度的力量,保障八項規定嚴格貫徹落實,將治黨、治吏、管權推向新高度。 表面看,八項規定有八條,實則是涉及轉作風方方面面的一個完整體系,打開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序幕。全面系統地落實八項規定還需久久為功。
比如,有些地方管住了官員的嘴,但還沒放開干部的腿。一提八項規定,許多人首先想到不能公款吃喝、不能亂發獎金等,好像只跟“花錢”有關。實際上,八項規定的第一條就是要改進調查研究,到基層調研要深入了解真實情況。當前,有的地方在這方面說得多、做得少。特別是公車改革后,許多干部沒了專車,有人就以出行不便為借口,不愿下基層和群眾面對面,而習慣于在辦公室鍵對鍵、話筒對聽筒。干部不接地氣,自會滋長官氣,決策就少了底氣。
還有的單位文件瘦身了,會議卻發胖了。許多工作把開會當“落實”,大會小會都要求一把手參加,派副手去都被視為“不重視”。曾經,華北地區一位縣委書記為此發火:今后沒有書記縣長批準,任何部門不準隨便叫鄉長書記回縣城開會,有問題到一線解決。放眼文山會海,有些會議確實缺干貨,領導參加也是陪襯,象征意義大于實質內容。如果干部一年到頭忙于“泡”會、跑會,試問有多少時間做調研、抓落實?
少數干部認為頭上金箍多了,肩上擔當就少了。有的視規定為枷鎖,缺少“內生動力”,開始混日子;有的做事怕擔責,批文踢皮球,轉一大圈又回到原點;有的當官像蝸牛,凡事慢半拍,遇事先伸觸角探探,發覺不對頭立刻縮回。其實,八項規定不是在限制干部做事,而是在規范干部規矩做官、干凈做事。可惜有人揣著明白裝糊涂,以此作為懶政怠政的擋箭牌。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正是鼓勵干部放下包袱、甩開膀子,大干一場。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規定再多再好,不落實、假落實都是虛空,稍一松勁就會前功盡棄,反彈就會變本加厲,這是歷史的教訓。當下,“不敢”的氛圍已經形成,要害在于抓常、抓細、抓長,讓“不能”成為常態,讓“不愿”成為自覺。這也是公眾的殷切期待。
(綜合人民日報)
本期編輯 | 尚明楨 侯琳琳 審核 | 時巖
點擊關注我們,關注更多最新資訊。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