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能給人安全感嗎?
有這樣一類孩子,他們厭學,但如果真讓他們退學,他們又拼勁全力自己要上學,說起來很矛盾。問孩子自己,他們亦覺得矛盾但又不知所以然。
習慣使然......也許吧!但也或許是因為我們的學校給不了他們足夠的安全感,致使其厭學而離開學校;而步入社會給他們的安全感更少致使他們雖然厭學卻不愿離開學校。
因為缺乏安全感,我們的孩子可以寫作業熬到半夜十二點,縱然沒有多大效果,但他們自我安慰:我努力了,我把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了,可以“問心無愧”,可以謀求一丁點安全感。
因為缺乏安全感,孩子在周末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因為不忍心把時間徹徹底底地用在玩耍上。
因為缺乏安全感,孩子將錯題本寫得整整齊齊,密密麻麻幾厚本,雖然可能寫過之后并沒有再次地用心去看、去翻,也可能,他們在當初寫錯題的時候,心里早已隱隱料到了日后它的用處不是很大。但是尋求安全感,孩子依然會整理錯題,因為厚厚的本子讓他們看著踏實。
漸漸地,勤奮努力得不到應有的成效。很多孩子非常刻苦,成績卻不見起色。
是因為這些孩子天生愚笨嗎?不夠聰明?
或許是學校、家庭、社會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或者說沒有教會他們真正去獲得安全感的方式,讓他們用所謂的勤奮去掩飾內心的怯懦,用所謂的勤奮去捕捉那少得可憐的、虛無縹緲的安全感。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這是教育過程的邏輯”。
亞里士多德也曾認為自由教育(也稱博雅教育)是人之為自由人所必要的。而自由教育有兩個必要的基本條件,即“閑暇時間和自由學科”。
可是無安全感的教育剝奪了這一切。孩子沒有自由的閑暇時間,也便沒有了自由思考的空間,沒有自由的學科便失去了投入其中的興趣,以及潛在的、可能迸發的創造力和獨立思考的精神。
在社會大環境下,現行評價機制依舊以唯分數論為主導,能有多少孩子敢于發自內心地去享受這閑暇的時間與自由的學科呢?
一旦失去了發自內心的渴望,激發創造力便無從談起。自古以來,凡取得過巨大成就的偉人們,他們絕不是在禁錮中做出成就的,也絕不是在無安全感中盲目地投入工作與研究中的。杰出的人才,必然是懷著對自由學科的憧憬,有著閑暇的思考空間,才迸發出潛能與創造力的。
而現在,我們的教育還做不到讓孩子充滿安全感、自由自在地去學習。曾經有人說,“現行的教育是戴著鐐銬起舞”,這是值得反思的。
也有人把教育看成是促進個體個性化和社會化的一個過程。“戴著鐐銬起舞”的我們每個人,都被圈定在一個范圍內,用同樣的舞姿起舞,怎么會有個體的個性化呢?個體的社會化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使個體的追求與社會的追求相一致,可是當我們不愿把自己熱愛的事物當做謀生的工具、不愿意把它當做職業的時候,就又背離了“個人追求與社會追求的一致”。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現行的評價標準單一,我們不同“體型”的人戴的是同一副鐐銬。
標準單一,便無法張揚個性、百花齊放。春秋戰國時無統一的標準,“百家爭鳴”文化繁榮,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的軸心時代。而自漢代以來,將儒學作為評判人才的統一標準后,再也沒有出現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繁榮時代。
現行單一的評價標準會使人的全面發展受到阻礙,以人為本的價值尺度在訴求著多元化標準的誕生。
當我們用一種更為多元化、更為人性化的評判標準去評價孩子時,他們才會感受到真正的安全感。即使沒有取得什么現實意義上的成就,潛心學習、鉆研這種行為本身就可以得到認可,如此才是真的教育,才能達成成功的教育。
就像龍應臺《目送》中說的那樣,“幸福就是不恐懼。”“從政的人不必害怕暗殺,抗議的人不必害怕鎮壓,富人不必害怕被綁票,窮人不必害怕最后一只碗被沒收,中產階級不必害怕被流血革命,普通大眾不必害怕領袖說了一句話明天可能有戰爭”。安全自由地去學習,不必害怕得不到認可。于教育而言,這就是較大的解放,是較大的幸福。
同樣,多樣化的標準,并不意味著隨意以非科學的依據進行評價,否則就是對教育公平的侵犯,是對學生發展的誤導,甚至是對人的褻瀆和扭曲。
也許有人要說,有人類存在就會有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本來就是自然的生存法則。但是,在一個相對寬松而又有安全感的環境里,當我們每個人、每個孩子都真正綻放自己時,有沒有可能使教育、甚至整個社會因此變得更加美好?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下一篇:優尼貝特國際教育的優勢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