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如何提升“含金量”為上海高技能人才培養架“立交橋”?
民進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楊蓉在會場。 湯小平 攝
中新網上海1月12日電 (記者 許婧)高質量發展上海職業教育,是2023年上海兩會期間的熱點話題之一,不少代表委員都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建言獻策。他們認為,上海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創新發展的先行者,迫切需要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輸送更多高技能人才。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人社局局長趙永峰提到,上海正全面推進“技能中國行動”,高技能人才隊伍進一步擴大。上海選手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獲得3金2銅1優勝的優異成績,取得2026年第48屆世賽舉辦權,開展首批新型技師學院評審遴選。
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上海市選拔賽汽車技術比賽現場。 資料圖。 上海市人社局供圖“與職業教育發達省市相比,上海職校在校生規模、財政投入有差距,難以有效支撐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對高等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上海市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楊蓉表示,民進市委連續多年關注上海的職業教育發展,在調研中發現,當前高技能人才需求很大,但上海目前共有中職校56所、在校生不足10萬人,平均在校生規模不到1800人,且有逐年下降趨勢;職業本科教育相對薄弱,職業本科院校僅有一所。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校校長黃彬擔憂和思考的,是區域經濟發展緊缺高端人才,但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在能力上不能完全適應產業需求。他認為,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科技、人才創新體系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共二十大提出的“科教融匯”,為產教融合、職業教育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適切性指明了方向。
上海選手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獲得3金2銅1優勝的優異成績。 資料圖。 上海市人社局供圖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在民進上海市委看來,優化類型定位,應以做強做優職業本科為突破口,提升上海職業教育的“含金量”和吸引力。
提升職業教育“含金量”,首先需要扭轉外界對職業教育的偏見,切實提升職業教育地位。中共十九大以來,官方相繼出臺三份重要文件,并提出了一系列職教改革發展的重大舉措,以此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認知。
如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城建職業學院院長葉銀忠所說,要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首先要讓更多青年人喜歡職業教育,接受并認可職業教育。優化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關鍵就是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推動職普融通。
黃彬認為,必須用科技賦能職業教育,加強校企合作。科教融匯、產教融合,推動技能強國建設,為科技進步輸送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和多規格技術技能人才,實現職業教育的作用。
事實上,從一些發達市場經濟國家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經驗來看,如果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技術院校,鼓勵青年參加職業技術培訓,整個國家職業技能水平就會大幅度提高。
2023年上海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上海要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打造一批產教融合育人基地、高校科研基地,深化高校“雙一流”建設,支持高校加強基礎研究和重大科研公關,做優做強職業教育。
在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開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孫慧看來,產教融合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產教融合的主體主要有政府、企業、院校、學生等,其中企業處于最核心的位置,但現實中可能由于職業院校技術實力和研發能力欠缺、企業利益難以得到保障等原因,企業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并不高。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校校長黃彬在會場。 受訪者本人供圖孫慧建議,應該充分考慮企業方的需求,堅持職業院校和企業雙向賦能和互利共贏,提高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更重要的是優化支持政策,如用好各區地方教育附加費,給予參與產教融合的企業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孫慧說,利用地方教育費附加市級統籌部分,支持產教融合項目的建設,以項目制的方式提供一定量的經費支持,補充企業因參與相關項目而增加成本支出,保護企業的積極性。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開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孫慧在會場。 受訪者本人供圖楊蓉表示,上海職業教育的培養端與產業端存在不夠匹配,無論是訂單培養,還是在產業學院建設,始終存在“學校一頭熱、企業一頭冷”的問題。
“切實深化產教融合,應以多層次現代學徒制為支撐點,提高職教人才培養匹配度和適應性。應全面對接上海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校企聯合招生,打造一支以高層次企業師傅與雙師型教師構成的‘雙元’師資隊伍,真正幫助學生學到真本事、企業收獲真人才。”楊蓉說。(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進入財經頻道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