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水興漁富民
年產量保持在6500萬噸以上,長期穩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超過45公斤……水產品作為重要的食物和優質蛋白供應來源,對于保障國家食物安全、促進農民增收、推進鄉村振興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近日舉辦的全國漁業科技創新大會上,與會專家表示,在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聚焦重點任務,調動多方資源,強化協同攻關,加快成果轉化,為水產品保供和漁業現代化做出更大貢獻。
科技創新拓空間
數據顯示,我國人均耕地和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近年來漁業生產空間持續減少,2016年以來水產養殖面積平均每年下降131萬畝,用地用水矛盾凸顯,資源環境制約加劇。在勞動力、空間、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必須依靠高性能的品種、高水平的技術、現代化的裝備來破解各種條件制約??梢哉f,強化漁業科技創新是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的必然選擇。
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多地整合資源,堅持科技創新,開發深遠海、大水面、鹽堿地、稻田等新興空間,利用水生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多種資源,為提高土地產出率,破解漁業發展瓶頸進行積極探索。
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莫杰介紹,重慶以種養循環為路徑,推廣稻漁綜合種養,因地制宜推進稻魚、稻蝦、稻蟹、稻螺綜合種養,新建標準化基地5萬畝,稻田畝均新增產值1360元。創新“魚菜共生”模式,建設工廠化魚菜共生示范基地3個,推廣規模達5.7萬畝,畝均產值1.6萬元。試點水庫浮式圈養,統籌小型水庫資源,根據水庫環境承載力布設養殖浮桶,實現了一水多用、以漁凈水目標。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郭鵬說,山東整合海洋、機械、材料、能源、信息等科研力量,拓展深遠海養殖空間,向大水面要品質,向深遠海要空間,目前已建成并運營的大型深遠海智能養殖設施裝備23臺套。該省打造全國首座大型智能化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耕海1號”網箱,開創了“藍色糧倉+藍色文旅”漁旅發展新模式。挖掘漁業生態養護功能和“以養為主”優勢,有效扭轉漁業資源衰退趨勢,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提供更多優質水產品,實現生產與生態的協調發展。
“必須依靠科技破解各種條件制約,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鞭r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劉新中表示,要堅持以養為主、宜漁則漁,全方位多途徑拓展江河湖海漁業發展空間,構建多元化水產品供給體系。利用各種項目支持,在更多空間為更多技術開辟應用場景。更加注重養殖與環境關系研究,對環境容量、物質能量循環規律等提出限量標準和解決方案。
關鍵技術需突破
近年來,我國在漁業科技諸多領域不斷實現新突破,原始創新方面,在國際上我國率先破譯鯉、鯽、對蝦、牡蠣、海帶等50余種水產經濟物種全基因組圖譜;建成國際上第一個水產生物全基因組選擇育種平臺,成功研制出魚類抗病育種基因芯片“魚芯1號”,淡水魚類遠緣雜交育種取得突破;培育出無肌間刺鯽、團頭魴,并獲得穩定遺傳;10年培育水產新品種157個。
不過,漁業產業鏈核心科技領域創新仍然不足。“目前我國水產良種覆蓋率總體仍然偏低?!眲⑿轮斜硎?,目前我國工廠化養殖產量僅占總產量的1%,養殖機械化率只有33.5%,個別重要種源供應仍主要依賴進口,核心技術不足現象尚未得到根本扭轉。
“廣東省發揮水產種苗大省優勢,打造了全國水產苗種生產中心和南苗北運的樞紐,其中6家企業入選國家水產種業育繁推一體化優勢企業,8家入選國家水產種業陣型企業。”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黃孟欣說,該省引導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共建,支持建設一批重點品種省級遺傳育種中心。全省培育推廣優質、高效的水產新品種39個,占全國水產新品種總數的14.66%。其中,自主培育通過審定南美白對蝦新品種7個,占全國南美白對蝦水產新品種總數的58%。
重慶市以資源保護利用為重點,全面系統開展資源普查,登記水產養殖種質資源160種。建成種質保存基地12家、室內保存庫10000平方米,實現應保盡保。以國家級原種場、市級水產良種場為主體,培育“育、繁、研、推”一體化龍頭企業3個,認定繁育主體360個,年繁育苗種10億尾以上,核心種源自給率達85%。該市堅持種業創新攻關,整合涉漁科研力量,實施名優魚類人工繁育協同攻關,年繁育苗種3000萬尾以上。
上海海洋大學校長萬榮告訴記者,學校聚焦行業發展急需,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建設與成果產出,整合組建了水產生物育種研究中心、極端海洋過程與資源研究中心、國際食品與健康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一批跨學科交叉研究創新平臺,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通過現代基因技術和傳統選育技術相結合,在國際上首次選育出耐低氧魚類新品種團頭魴“浦江2號”,培育出中華絨螯蟹“江海21”、淡水珍珠“康樂蚌”、三角帆蚌“申紫1號”等新品種。
良種是產業的“芯片”,強化漁業科技創新是打破核心技術制約、破解漁業產業“卡脖子”風險的關鍵。劉新中表示,下一步圍繞重點品種,將進一步加快優良品種培育。加快以種業為重點的科技創新,深入實施水產種業振興行動,開展水產種質資源普查、收集、鑒定、保護和發掘,摸清漁業資源家底。加快國家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健全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
產業協同促轉化
近10年,全球漁業產量增長超40%,成為食品生產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未來30年全球水產品消費量年均增長率仍保持在1.0%至2.9%。提升漁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水平,發展機械化、自動化和智慧漁業,成為各國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據了解,目前各地紛紛加大農業科技領域投入。浙江省全面實施“科技強農行動”,省部級漁業研發資金每年超億元;江西省加大漁業科技創新人才引進,建成院士工作站6個;遼寧省積極開展漁業信息化技術集成與示范,創建“遼寧省漁業智慧云平臺”;上海市積極支持漁業科技工作,5年來投入1.15億元支持50多個漁業科技項目研究??梢哉f,漁業產業科技落地取得了明顯成效。
設施裝備是漁業科技的物化載體。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沈劍峰家庭農場占地180余畝,從事青蝦生態養殖。對河蝦來說,飼料喂養、河水氧氣等都很講究。早年,農場采用傳統方法養殖,加之設施不完善,青蝦產量低,接連虧損。這幾年,在鎮農辦支持下,通過新型農民培訓,沈劍峰逐漸掌握了科學養殖技術。農場安裝了全景監控和增氧設備智能系統,只需動動手指,增氧機即可開啟?!扒辔r對水質要求高,原先都靠肉眼觀測,現在購入水質監測設備,隨時檢測PH值和亞硝酸鹽含量等指標?!鄙騽Ψ逭f。
龍頭企業是漁業科技的應用主體。江西省蘆溪縣大力實施現代漁業示范區項目,著力以漁業龍頭企業為鏈主,打造水產養殖基地,特色水產養殖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該縣在苗種、飼料、養殖、加工等環節培育一批有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發展現代水產業,并延長產業鏈,鋪就了特色產業富民路。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養殖戶”,引導農戶發展高價值品種養殖。同時,推廣先進漁機漁具、節能減排技術等,引進專業養殖企業從事黃顙魚養殖,產品全部出口韓國。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小虎表示,下一步要聯合政產學研,凝聚創新合力,推動成果應用落地,將服務產業科技需求作為全院創新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升成果轉化應用水平,著力破解制約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重點抓好創新鏈與轉化鏈、轉化鏈與產業鏈兩個銜接,強化品種、裝備、產品等實物化成果的產出,設立成果轉化獎勵基金,推動成果的熟化、轉化和推廣應用。
轉化應用是漁業科技創新的“最后一公里”。專家認為,要推動政產學研高效合作、協同發力,創新成果轉化方式,形成集成轉化平臺載體,賦予科研單位、科學家更多自主權。充分利用企業熟悉市場和產業需求、集成轉化應用技術能力較強的優勢,加快產業化應用。搭建市場化應用平臺,推動成果發布、展演、評鑒、競價,豐富技術開發、咨詢、轉讓等多種成果轉化形式。
更多精彩內容請進入財經頻道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守穩“菜籃子” 鼓起錢袋子
下一篇:減污降碳促節能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