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轉基因檢測
轉基因水稻,是指通過轉基因技術將不同品種水稻或近緣物種的抗蟲基因、抗病基因等導入某種水稻基因組內培育出的水稻品種。如:BT63/CpTI轉基因抗蟲水稻等。 食用案例華中農業大學將轉基因大米正做獼猴喂養實驗,專家自己連吃14年。對于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有“反轉派”質疑實驗作假,要求公開。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抗蟲轉基因水稻新品種培育”項目負責人林擁軍介紹,這兩張安全證書的取得非常嚴格,不僅對白鼠做了90天喂養實驗,還做了三代繁殖實驗,結論都顯示食用轉基因大米與普通大米并無差別。 林擁軍認為,如實公布一些基本的實驗結果對打消老百姓的疑慮有好處,但應由鑒定方或農業部發布。有人提出白鼠“吃太少,與人差別大”,質疑實驗結果無法證明人食用安全,林擁軍透露,農業部正委托中國農業大學做轉基因大米的小型豬90天喂養實驗,還委托中國醫學科學院做獼猴喂養實驗,“屬于靈長類,跟人類非常近”。林擁軍還表示,食品與藥品不同,上市前無需做人體實驗,但他自己從1999年來已連續14年吃轉基因大米,至今身體無恙。 食品安全
a.轉基因技術帶來的非預期變化 用于創造轉基因植物的技術既不精確也不準確。在轉基因操作過程當中,多個拷貝的外源基因或基因片斷經常隨機地插入作物原有的基因當中,以及造成原有基因的缺失或重排。這些情況可能導致的非有意和非預期后果包括: 破壞作物的原有基因及它們的正常功能,有可能導致產生不可預料的有毒或反營養物質; 增加或減少作物原本的毒素或致敏蛋白的表達量; 如果多拷貝同時存在時可能發生基因沉默。 因此,對轉基因稻米的安全評估必須包括到可能的非有意和非預期后果。 b.致敏性,毒性和營養價值 轉入基因的表達產物是否有毒性或致敏性,在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評估中需要非常仔細。很多人每天會進食大量的大米,因此食品安全評估一定要進行得非常嚴格,對轉入的基因成分及其蛋白產物的最終去向要進行深入的研究。這就要求對基因及其蛋白產物在烹飪過程中的降解情況,以及它們在人體消化道中的活性表現進行評估。 對于Bt毒蛋白基因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劑基因,還會有特別的健康問題顧慮,因此需要全面地進行分析。 如果抗抗生素的基因被用作基因標記物,那么透過基因轉移至微生物而導致抗生素療法失效的可能性就應成為在風險評估中的一個內容。
食品安全檢測服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食品接觸材料測試項目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