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類藥物理化性質與用途
磺胺類藥物理化性質與用途
[db:作者] / 2022-12-08 00:002.1.1 理化性質與用途
碳胺類藥物(sulfonamides,SAs)是指具有對氨基苯磺酰胺結構的一類藥物的總稱,是一類用于預防和治療細菌感染性疾病的化學治療藥物。因其化學結構與對氨基苯甲酸(PABA)相似,能競爭性地爭奪二氫葉酸合成酶,使細菌的二氫葉酸合成受阻,最終影響核酸的合成而抑菌。
2.1.1.1 理化性質
SAs一般為白色或微黃色結晶性粉末,無臭,長期暴露于日光下,顏色會逐漸變黃。SAs性質穩定,可保存數年。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丙酮,在氯仿和乙醚中幾乎不溶。除磺胺瞇為堿性外,其他SAs因含有芳伯胺基和磺酰胺基而呈酸堿兩性,可溶解于酸性和堿性溶液。SAs的pKa一般在5~8之間,等電點為3~5,少數的pKa在8.5~10.5之間。部分SAs的酸性較碳酸弱,易于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析出沉淀。常見SAs的分子式、理化性質、藥動學特征見表2-1。
2.1.1.2 用途
SAs抗菌機制是通過抑制葉酸的合成而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對SAs敏感的細菌不能利用周圍環境中的葉酸,只能利用結構較葉酸簡單的PABA,在細菌二氫葉酸合成酶和還原酶的參與下,合成四氫葉酸,以供細菌生長繁殖。而SAs的化學結構與PABA相似,能與PABA互相競爭二氫葉酸合成酶,從而阻礙敏感菌葉酸的合成而發揮抑菌作用。SAs為廣譜抑菌劑,對多種革蘭氏陽性菌和一些革蘭氏陰性菌有效。高度敏感的病原菌有鏈球菌、肺炎球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腦膜炎球菌;中度敏感菌有葡萄球菌、產氣莢膜桿菌、巴氏桿菌、變形桿菌和痢疾桿菌;放線菌和弓形蟲也很敏感,但對螺旋體、結核桿菌、病毒及除球蟲、阿米巴原蟲以外的原蟲無效。SAs的體外試驗證明,對豬丹毒桿菌無效,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也基本無效;SAs對立克次氏體不但不能抑制,反而能刺激其生長。
2.1.2 代謝和毒理學
2.1.2.1 體內代謝過程
SAs在體內主要通過乙酰化、羥基化和結合等三種途徑進行代謝。同一種SA在不同養殖動物體內的代謝情況是不同的,如磺胺間甲氧嘧啶(SMM)在不同魚、蝦體內的代謝情況就有很大差別;同一藥物,不同的劑量、給藥次數和給藥途徑也都會有不同的代謝結果;不同種類的SAs的代謝情況也是不同的,如磺胺間二甲氧嘧啶(SDM)和SMM在虹縛魚體內的代謝情況就不相同。代謝周期也因SAs的結構不同而差異較大。短效SAs如磺胺甲愿唑(SMZ)、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的半衰期小于8h;中效SAs如磺胺嘧啶(SD)的半衰期在10h以上;長效SAs半衰期大于30h,如磺胺間二甲氧嘧啶(SDM)的半衰期達到1周。有研究證明,血漿蛋白結合率同樣影響SAs的血藥濃度與組織分布,只是結合率低影響較小。Uno報道在虹縛魚和黃尾鯽體內,SMM和乙酸化SMM的蛋白結合率都很低。常見SAs的藥代動力學參數見表2-1。
表2-1 SAs 的理化性質和藥代動力學參數
2.1.2.2 毒理學與不良反應
SAs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①急性中毒:多發生于靜脈注射其鈉鹽時,速度過快或劑量過大。主要表現為神經興奮、共濟失調、肌無力、嘔吐、昏迷、厭食和腹瀉等。牛、山羊還可見到視覺障礙、散瞳,雛雞中毒時出現大批死亡。②慢性中毒:主要由于劑量偏大、用藥時間過長而引起。主要癥狀為:a.泌尿系統損傷,出現結晶尿、血尿和蛋白尿等;b.抑制胃腸道菌叢,導致消化系統障礙和草食動物的多發性腸炎等;c.造血機能破壞,出現溶血性貧血、凝血時間延長和毛細血管滲血;d.肝臟損害,發生黃疸,肝功能減退,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肝壞死;e.甲狀腺腫大及功能減退偶有發生;f.偶可發生無菌性腦膜炎,有頸項強直等表現;g.致畸,動物試驗發現有致畸作用;h.幼畜或幼禽免疫系統抑制、免疫器官出血及萎縮;i.家禽慢性中毒時,增重減慢,蛋雞產蛋率下降,蛋破損率和軟蛋率增加;j.連續過量使用磺胺藥物對魚體的不良影響,主要表現在使肝、腎的負荷過重,導致顆粒性白細胞缺乏癥、急性及亞急性溶血性貧血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由于SAs能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妨礙B族維生素在腸內的合成,故使用超過1周以上者,應同時給予維生素B以預防其缺乏問。
上一篇:β-受體激動劑類藥物殘留量的測定線性范圍和測定低限
下一篇:磺胺類藥物最大允許殘留限量食品安全檢測服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磺胺類藥物最大允許殘留限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