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汛救災創造良好信息環境 最快速度保障公眾知情權
防災減災,不僅要防止各類現實小災釀成大禍,也要防止各路謠言擴散傳播擾亂人心,徒增不必要的防災成本。
今年汛期以來,我國降水總量多強度大、山洪地質災害多、部分地區損失嚴重。當此之際,增強信息發布和輿情引導的針對性、有效性,凝聚風雨無阻向前進的萬眾合力,對戰勝洪澇災害、最大程度減輕因災損失,至關重要。
“京津冀遼將迎六年來最大冷渦暴雨”“蘇州中心漏水坍塌”“上海公交進水當船開”……有媒體梳理近期汛情謠言,并集中進行辟謠,受到各方歡迎。一些重大自然災害的發生,不僅可能威脅百姓生命財產安全,還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恐慌,這是謠言不斷出現的重要原因。一些謠言配著看似“科學”的分析、“確鑿”的影像,利用人們對相關信息的關心關切進行傳播,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防災減災,不僅要防止各類現實小災釀成大禍,也要防止各路謠言擴散傳播擾亂人心,徒增不必要的防災成本。
消減謠言存在空間,職能部門責無旁貸。因為專業、地域、眼界等各方面限制,公眾往往難以判斷許多網絡信息的準確性,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密切關注網絡輿情,及時準確回應社會關切,幫助公眾增強對謠言的辨別能力。不久前,一個“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今年會有各種巨大災難”的帖子,在自媒體平臺大量傳播。對此,氣象專家“硬核”辟謠,消除了公眾的疑惑。與公眾個人發布、隨手轉發不同,相關部門的信息發布與核實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程序。不妨通過官方網站動態滾動、及時聯絡媒體發布等方法,隨時更新相關進展,最大程度、最快速度保障公眾知情權。
提升科學素養,有助于增強公眾抵抗謠言的“免疫力”?!氨┯晟胶閬砹嗽趺崔k”“今年梅雨為何‘脾氣’這么大”“‘七下八上’為何如此多雨”……應急管理、氣象等部門推出一系列防汛科普動畫,通俗易懂,方便傳播,形成了廣泛影響。部分汛情謠言之所以能魚目混珠,鉆的就是公眾對于汛情認知存在盲點的空子。對此,必須擴大防災減災避災知識的宣傳覆蓋面,全面提高全民科學素養。
此外,作為傳播載體的平臺也需要擔起責任。當前各大互聯網平臺大都已經開通辟謠功能,依托大數據技術實現信息共享、快速查詢。在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的辟謠數據庫,只用輸入“汛情”二字,便能輕松查證近期廣泛傳播的汛情謠言。技術越來越進步,謠言治理也越來越從容。值得注意的是,“動動手指”隨手傳播虛假氣象災害災情,可能已經涉嫌違法違規。公眾務須增強法治意識、媒體素養,多從職能部門、正規渠道獲取汛情信息,不做謠言的助推者。
防汛救災容不得絲毫放松警惕,阻止汛情謠言的努力也需要久久為功。面對多發易發的極端天氣和嚴峻復雜的防汛救災形勢,只有各方協同、眾志成城,才能筑牢抵制謠言的堤壩,為防汛救災創造良好氛圍,為科學安全度汛提供保障。
相關關鍵詞: 知情權
新聞媒體軟文發布推廣聯系電話:19937817614
標簽:
上一篇:關注:凈化網絡生態 保護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