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良好網絡信息生態迫在眉睫 推動依法治網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一張圖、一段視頻經由全媒體幾個小時就能形成爆發式傳播,對輿論場造成很大影響。這種影響力,用好了造福國家和人民,用不好就可能帶來難以預見的危害。”在舉國上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時,互聯網上一些“網傳”“聽說”類謠言信息不斷誤導大眾,不僅引發各類負面情緒,也造成了較壞的社會影響。構建互聯網主流輿論格局,營造良好網絡信息生態迫在眉睫。
要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網絡文化是互聯網技術與社會文化內容不斷融合的綜合產物,從網絡的角度看文化,或是從文化的角度看網絡都是不全面的。在互聯網空間,人們可以表達意見,也可以貢獻智慧,在互相交流、互相幫助的過程中獲得尊重、友情以及自我價值。但是通過互聯網群體討論,任何一種觀點都可能引發社會心理學意義上的“群體極化效應”,即為了讓某一觀點更為突出,于不知不覺中把原來理性觀點不斷推向極端化,從而達到“博眼球”的效果。特別是在討論社會問題時,在現實生活中分散的、不受人注意的丑惡現象很容易被過度放大,從而引發從“揭露問題”到“信謠傳謠”的質變。
從構建互聯網主流輿論格局來看,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是其四大核心要素,四者密切相關不可分離。其中傳播力是基礎,引導力是方向,影響力和公信力是目標,只有以輿論的傳播力和引導力建設為前提,才能取得更為廣泛、深刻和持久的影響力、公信力。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信息傳播提供了基礎,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氛圍則為增強輿論引領力提供了保障。網絡傳播的多元化、交互化、個性化雖然可能把非理性觀點放大,但這一特性同樣可以放大善意和理性。在互聯網加持下的快信息時代,互聯網本身作為精神文化產品生產與傳播的重要工具,是傳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要責無旁貸地擔負起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社會使命。
構建互聯網主流輿論格局,要落實好互聯網企業信息管理主體責任??茖W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專業化,使得“科技黑箱”效應愈發凸顯。這意味著每個人都會存在自身的知識或信息盲區,而網絡謠言往往正是利用了公眾的知識或信息盲區。因此加強和創新互聯網內容建設,不斷加速推動形成優秀內容矩陣,提高互聯網內容專業性、實效性、趣味性、科學性,促進精品佳作的生產、傳播,發揮理論引導和知識構建功能迫在眉睫。
從構建互聯網主流輿論格局角度看,加強和創新互聯網內容建設,落實互聯網企業信息管理主體責任是前提?;ヂ摼W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極大地激發了民眾的廣泛參與,對樹立國家形象、發揚光大中華文明、培育網絡文化產業等方面,都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然而,各類粗制濫造、低俗媚俗、違法背德的互聯網內容時有出現,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互聯網主體責任的缺失。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應當履行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及時健全用戶注冊、版面頁面生態管理、實時巡查、應急處置和網絡謠言、黑色產業鏈信息處置制度,鼓勵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制作、復制、發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優秀道德文化和時代精神、展現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精神風貌為導向的正能量信息。
構建互聯網主流輿論格局,要進一步推動依法治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什么形式的媒體,無論網上還是網下,無論大屏還是小屏,都沒有法外之地、輿論飛地?!北M管互聯網給大眾提供了交流溝通的平臺,但互聯網本身不是法外之地,依法治網為構建互聯網主流輿論格局劃清了行為底線。依法治網同樣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之一。堅持依法治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是時代的要求和現實的需求,遵循建章立制、依法治理互聯網的方式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和通行做法。如美國超過一百三十項法律法規規制網絡傳播內容;德國則被稱為“全球傳播界對網絡最不友好的國家”,其法律法規大多被明確規定適用于互聯網;印度法律規定散布虛假、欺詐信息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
從構建互聯網主流輿論格局來看,中國依法治網的法律體系正在不斷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為依法規范網絡行為奠定了基礎。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的頒布,為依法治網提供了法律遵循。與此同時,推動人民大眾自覺樹立互聯網法治思維也刻不容緩。法治思維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準繩,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和推進工作。在互聯網空間中,每個人思想觀念多元多樣多變,各種利益分歧、矛盾沖突相互交織,只有秉持法治思維才能有效整合各種張力、化解各種沖突。基于此,進一步創新互聯網法治教育、法治文化宣傳方式,加強樹立互聯網法治建設典型,力促人民大眾崇尚互聯網法治思維,是推動政府“被動辟謠”轉向人民“主動拒謠”的關鍵所在。
(作者單位: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
相關關鍵詞: 網絡信息
新聞媒體軟文發布推廣聯系電話:19937817614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