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飲食在中華民族的文化中一直占有特殊的地位。但近些年來,食品安全成為社會和百姓最為關注的話題。近日,國務院
“民以食為天”,飲食在中華民族的文化中一直占有特殊的地位。但近些年來,食品安全成為社會和百姓最為關注的話題。近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指出,食品安全是關乎人人的重大基本民生問題,要正確認識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與階段性特征,筑牢食品安全防線,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中國的食品安全現狀到底如何?本期,《生命時報》與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劉秀梅、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鄭也夫、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系教授周孝正、德國柏林食品質量和安全研究學者克拉斯·哈格內爾以及加拿大溫哥華沿岸衛生局官員展開對話,共同圍繞食品安全話題進行探討。
給食品安全打多少分
《生命時報》:您怎樣看待中國經歷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您覺得食品安全是不是國家現在最重要的一個問題?
劉秀梅:當然不是。從“十八大”報告中可以看到,我國還面臨更多的問題和挑戰。百姓也面臨諸如環境安全等現實問題,這些領域帶給百姓的直接或間接傷害絕不亞于食品安全。現實中,食品與每個人的健康日日為伴,無論其是否有問題,或發生問題的規模、后果如何,“食品安全”已深入人心,社會的高度關注也成為必然。
羅云波:近年來,食品安全被政府放在了空前重要的位置上,并被視為重要的民生問題。但它還不是最重要的。從官方各種監測數據來看,我國食品行業的基礎較其他國家相對薄弱,但總體水平還是好的,雖然我國生產食品的小作坊多如牛毛,占20%左右,其中也不乏不法生產者,但這些所占的市場份額很小。
周孝正:是目前我國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以前是食物不夠吃,現在是不敢吃,因為我們不知道吃進去的東西有沒有毒。食品安全直接威脅人的生命,如果連這件事都解決不了,社會就會大大倒退。
哈格內爾: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正處于爆發時期,這有點像上世紀70年代的德國。那時德國創造了“經濟奇跡”,也收獲了環境災難和食品安全危機。中國現在的情況類似,食品安全與環境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雖然調查顯示,食品安全在德國不是前十位的問題,但我認為它確實是最重要的民生話題。德國早于1879年就出臺了《食品法》,該法目前所列條款已達幾十萬條,涉及幾乎所有食品,對食品生產和流通的每個環節都有嚴格規定。
加拿大官員:加拿大一貫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建立了被稱為全世界最嚴格、最規范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一旦出現可能危及公共健康的食品安全隱患,所有媒體都會發出明確的提示。
《生命時報》:如果滿分是100分,您會給現在的食品安全環境打多少分?
羅云波:這個分很難打,及格沒有問題,七八十分也是有的。目前,我們的基本消費安全有保障,食品安全水平也總體向好,并不斷提高。用簡單的合格率來概括整體水平并不科學,我建議用“食品安全綜合指數”來量化食品安全狀況。
[pagebreak]
鄭也夫:肯定不及格。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有關部門不稱職,監督不到位;二是大多數中國人拜金思想嚴重,為了賺錢膽大妄為、無所畏懼,因此才不斷有食品安全事件發生。
周孝正:我毫不客氣地會打零分。因為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影響百姓健康,甚至威脅生命安全,性質非常惡劣。
哈格內爾:我給德國的食品安全打80分。目前德國一個大型超市中有多達6萬種食品。很多都是從國外進口,食品花樣越多,風險也越多。德國國內每年也會發生多起食品安全事故,比如毒豆芽、二惡英雞蛋等。德國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加拿大官員:我給加拿大打80分。加拿大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是世界一流的,公眾對這套體系也有很強的信任感,但這種強烈信任感有時也會壞事,近幾年幾次熟肉制品污染事件,就是因為大眾太相信食品絕對安全了。好在加拿大政府的應急補救機制相當完善,責任企業在消除影響上也做得較好。
我們的食品安全落后在哪
《生命時報》:在保證食品安全上,我們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差距有多大?
劉秀梅:這個問題不能簡單“一言以蔽之”。評價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食品安全狀況,不應僅以發生惡性食品安全事件多少來定論,而應分析其完整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
但綜合分析,我國與歐美仍存在較大差距:一是我國的農業和食品工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食品的原料、種養殖源頭控制,以及食品加工設備及全機械化程度,直接影響了我國對食品安全和質量的控制與提升;二是在食品安全科學知識、控制技術及監管策略等科學領域的軟實力不強,相關技術的基礎研究、技術儲備、綜合人才的培養不足,對國際先進的食品安全控制理念和技術仍處于膚淺的跟蹤狀態。
羅云波:不能簡單地說差多少,我國和歐美國家面臨不同的問題。我國面臨的挑戰是監管。從監管對象來說,監管群體非常龐大,除了45萬家有照食品加工企業,上百萬家食品經營企業,還有眾多小作坊;從監管體系來說,部門交叉設置,效率不高,監管人員配備不夠,專業性不強,工作效率低;在監管內容上,我國主要檢驗食品中的工業污染、化學殘留等,而歐美國家,由于創新能力強,主要面臨的是微生物污染以及新技術等帶來的安全隱患。
鄭也夫:在食品安全監管上,我們差得很遠。在歐美國家,首先政府不參與生產,他們只負責監管;第二,政府設立了有力的監管制約措施。
《生命時報》:很多人不信任官方的說法,對于媒體和大眾的爆料,您怎么看?
羅云波:我國處在轉型期,社會矛盾很多。人們生活在其中,情緒非常不安。因此,當發生與食品安全相關的事件時,官方機構就會成為百姓泄憤的出氣孔。
從政府到食品生產企業都很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但官方數據似乎和老百姓的實際感受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很多消費者是從媒體的報道中獲知食品安全相關信息,但報道有時并不客觀、理性,會把個別事件放大為普遍事件;老百姓缺乏食品安全知識,對事件的判別能力不夠,再加上一些不懂食品安全的“專家”對事件做出缺乏理性的判斷,事件就在情緒化中被放大了。我希望主流媒體應該成為不實謠言的過濾器,而不是發酵劑。而老百姓如果不小心造謠了,隨著事件的逐漸明朗,也要出來辟謠。
鄭也夫:老百姓不信任的根源在于,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確實存在,而且比較嚴重。現在是媒體時代,人們可以通過不同渠道獲得信息,當關系生命和健康的食品問題頻頻出現時,人們就會恐慌、質疑和不信任。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河南食品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河南食品網”。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河南食品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新款兒童飲料Fruitizz 含糖量接近兒童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