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咪唑類藥物理化性質
苯并咪唑類藥物理化性質
[db:作者] / 2022-12-22 00:00苯并咪唑類藥物(benzimidazoles,BMZs),是人工合成的一類多環芳香雜環化合物,廣泛應用于動物和水產養殖業,用于預防和治療寄生蟲感染。部分該類藥物還用于農作物收獲前后控制真菌感染。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TBZ)是第一個上市的BMZs,主要用于控制胃腸道線蟲、肺線蟲感染。隨后,一系列具有相似生物學活性的藥物,如丁苯咪唑(parbendazole,PAR)、坎苯達唑(cambendazole,CAM)、甲苯咪唑(mebendazole,MBZ)和奧苯達唑(oxibendazole,OXI)等相繼上市。
圖17-1 BMZs母核結構
除前體藥物苯硫胍(febantel,FEB)、硫苯脲酯(thiophanate)等外,BMZs都具有相同的母核結構(見圖17-1)。根據2位取代基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2位被氨基甲酸酯取代,包括阿苯達唑(albendazole,ABZ)、芬苯達唑(fenbendazole,FBZ)、奧芬達唑(oxfendazole,OFZ)及其砜(—SO2)、亞砜(—SO)等;第二類為2位被噻唑取代,如CAM、TBZ及5-羥基噻苯咪唑等;第三類為其他類,如三氯苯達唑(triclabendazole,TCB)、MBZ等。
17.1.1 理化性質與用途
17.1.1.1 理化性質
BMZs抗寄生蟲藥物結構中均含有苯并咪唑結構母核,多為白色或黃白色結晶性粉末,遇生物堿顯色劑呈顯色反應,熔點在200~300℃之間,熔化常伴隨分解。BMZs類藥物為中等極性,在純水中難溶,但結構中的咪唑環上有酸性和堿性氮原子,多數呈弱堿性,通常在pK:5~6時為質子態,pKa12時為分子態,溶于稀無機酸、甲酸、乙酸溶液;BMZs在pH1~2的水溶液中溶解度最高(如TBZ接近1%),在pH8~10的水溶液中溶解度最低,水溶液pH大于12時溶解度又升高;在大多數有機溶劑(特別是低極性溶劑)中難溶,但在堿性條件下易溶于乙酸乙酯、氯仿等有機溶劑。BMZs的氨基甲酸酯類結構在強酸、強堿和加熱條件下可發生水解,生成2-氨基衍生物;同時,含硫的藥物易被氧化生成含亞砜和砜的代謝物。BMZs結構中苯并咪唑共軛體系的存在使其在紫外區有很強的光吸收,在酸性溶液中有225~252nm和285~315nm兩個吸收峰,并隨著溶液pH的升高(結構中負電荷增加),吸收峰波長增加,發生紅移。
常用BMZs的理化性質見表17-1。
表17-1常用 BMZs的理化性質
百檢網就是一家權威的食品檢測機構,提供各種檢測需求服務,有任何疑問歡迎電聯或者在線咨詢客服。
上一篇:蜂王漿及凍干粉中9種硝基咪唑類藥物殘留量測定線性范圍和測定低限
下一篇:苯并咪唑類藥物用途食品安全檢測服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苯并咪唑類藥物用途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