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內酯類和林可胺類藥物的概述
大環內酯類和林可胺類藥物的概述
[db:作者] / 2022-12-09 00:00大環內酯類藥物(macrolide,MAL)是--個龐大和重要的抗生素類群。1957年,Woodward首次使用“大環內酯”這一名稱來描述這類化合物。絕大多數MALs由鏈霉菌屬產生,少數由小單孢菌屬產生。本類藥物中,紅霉素是第一個在臨床上取得廣泛應用的藥物,目前已發現的MALs達100多種。這類抗生素的結構、理化性質和生物學效應很相似,其共有的特征是抗革蘭氏陽性菌活性、抗支原體活性和低毒性;結構中含有十二元、十四元或十六元內酯環母核,并通過苷鍵連接有1~3個中性或堿性糖鏈(見圖6-1)。屬十四元大環的有紅霉素、竹桃霉素;屬十六元大環的有泰樂菌素、吉他霉素(又名北里霉素)和螺旋霉素。替米考星和美羅沙霉素是泰樂菌素的半合成衍生物,相比于其他MALs有相似或更強的抗菌活性。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MALs開始應用于獸醫臨床,當時紅霉素僅作為青霉素的替代品。隨著更多MALs的出現和商品化,MALs已經廣泛用于畜禽細菌性和支原體感染的化學治療。特別是在低劑量下MALs具有良好的促生長作用,因此亦是重要的飼料藥物添加劑,有些已經成為畜禽專用抗生素,如泰樂菌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等。
圖6-1 MALs 的化學結構
林可胺類藥物(Lincosamide)又稱林可霉素類藥物,由美國于1962年首先報道,是鏈霉菌產生的一種強效、窄譜的抑菌性抗革蘭氏陽性菌抗生素。經過20多年的研究開發,已發展成為以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為主的林可霉素族,結構式如圖6-2。
圖6-2 林可胺類抗生素的化學結構
百檢網就是一家權威的食品檢測機構,提供各種檢測需求服務,有任何疑問歡迎電聯或者在線咨詢客服。
上一篇:牛奶和奶粉中4種頭孢菌素殘留量的測定線性范圍和測定低限
下一篇:大環內酯類和林可胺類藥物理化性質與用途食品安全檢測服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