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從中國30強看行業發展】
美國、荷蘭、日本、新加坡,給中國冷鏈物流發展帶來哪些啟示?
來源/平安證券
作者/陳雯、王偉
隨著冷鏈物流熱度越來越高,電商領域,京東、蘇寧已開始布局,在快遞企業中,順豐、申通等也已加速搶占市場。
一、 他山之石:業務分工明細,行業集中度高
(一)發展時間差異大,我國正處于起步階段
中國的冷鏈物流始于20世紀60年代,主要對象是肉、禽和水產品類。當時為了保證市場供應、調節淡旺季,在國內主要產地與大城市興建大型冷庫,并由鐵路冷藏車和水運冷藏船相連。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20世紀90年代中期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超市連鎖業出現,為銷售市場需求的各種冷凍冷藏食品,超市大量采用各種各式先進的冷柜;零售終端冷藏鏈的配備與完善,又加快推進了冷藏鏈各環節的設備與技術開發、制造與建設過程,這時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食品冷藏鏈開始在中國出現和發展。
國外的冷藏運輸則起于19世紀上半葉歐美國家的鐵路,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發展時間上的差距也就決定了中國的冷鏈物流僅僅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不論從冷藏率還是從管理水平來看都要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
以農產品冷鏈為例,目前我國鮮活農產品冷鏈流通的比例低于歐美發達國家水平(歐、美、加、日等發達國家肉禽冷鏈流通率已經達到100%,蔬菜、水果冷鏈流通率也達95%以上),大部分生鮮農產品仍在常溫下流通,或者全程冷鏈的比率過低。
2014年我國果蔬及肉類等食品冷鏈流通率在5%-25%之間,生鮮農產品大部分在常溫下流通,而歐美發達國家農產品及易腐壞食品的冷鏈流通率達到95%以上。同時,國內冷鏈物流行業服務水平不高,運輸商品的腐損率較高。2015年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藏運輸率僅為30%、50%和65%左右,腐損率分別為15%、8%和10%。
我國冷鏈物流行業整體實力還比較弱,冷鏈基礎設施設備結構不平衡,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據統計,2014年人均冷庫體積是0.06 立方米/人,同期美國是0.36立方米/人,2017年,全國人均擁有量占美國的1/4,占日本的1/3。
截至2017年末全國冷藏車保有量7.5萬臺,進低于美國、日本的20萬輛的規模,并且,冷藏車合規數量不多,不合規的冷藏車市面上仍然存在,這對于冷鏈物流發展起到限制作用。
(二)發達國家冷鏈產業的發展
研究國外冷鏈物流的先展經驗對于我們冷鏈物流企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美國:分工明細,科技投入大
美國冷鏈物流水平處在世界前列,產業集中度很高。美國發展冷鏈物流的優勢和舉措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交通運輸網絡完備:
美國的交通運輸網絡十分完備,美國的高速公路網覆蓋率高達 90%。發達的道路設給冷鏈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除了發達的公路網,美國的內河、湖、鐵路運輸也十分發達,承擔了大宗散裝貨物的運輸任務。多種運輸方式相結合,可以更加合理,優化的運輸貨物。
(2)冷鏈企業分工明確:
在美國,冷鏈物流企業的分工十分明確,各個環節各司其職。運輸方只負責確定唯一運輸卡車與司機、倉儲方只負責對確定時間在唯一卸貨碼頭出現的卡車進行卸貨、卡車出租公司只負責的提供卡車、維修公司只負責根據求救電話進行搶修,整個鏈條最忙碌的環節就是客戶,客戶需要確定以上幾家公司,客戶作為中間人完成整個冷鏈業務上的建設。
分工細致會使冷鏈物流的各環節的專業性都很強,無論仍質量、速度,或者技術都進進超過了一攬子全包的做法,同時讓整個冷鏈運行起來有據可依、有證可查,大大提供了冷鏈物流的可操作性。
(3)科技投入大,科技水平高:
美國的冷鏈物流冷鏈服務公司注重科技投入,將冷鏈運輸的各個環節都與高科技信息系統結合,提高了公司的營運效率,也使得冷鏈物流的各個環節得到安全保證。C.R.England公司是美國冷鏈物流企業的巨頭之一,公司為每個車輛配備全球定位系統、網絡跟蹤設備和網絡賬單功能,可以按照客人指定的準確時間送抵,為食品公司規避了因不能按時送遞貨物而承擔的賠償風險。
C.R.England 公司現在擁有先進輔助設備:電子數據交換、卡車衛星定位系統、車載電腦及進程控制平臺、項目化管理軟件及大量的自我開發的軟件。另外公司還自己擁有一套 TENFOLD 的編程語言,可以通過自己的編程人員完成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軟件。
美國冷藏公司(USCS)同樣積極開發集成技術應用。USCS每年須精確地管理約六十億磅溫度敏感食品的接收、儲存及整合相關訂單,已建立起完善的倉庫、運輸及資訊系統,不僅可加強日常運作,還可為顧客提供節約成本的服務。公司裝有先進的安全控制及自動化噴淋系統,裝有可視屏(電腦終端)的叉車,配備有涉溫區域廣的冷藏功能的集裝箱,還有自動接送叉車與倉庫進貨口實現無縫對接。這些集成電子技術新設備為第三方冷鏈提供了安全保證。
(4)物流配送企業進行食品檢驗檢疫:
美國冷鏈物流的特色之一是將食品的檢驗檢疫放在物流配送企業來做,并不是全部運輸出口食品都放在某個企業,每個類似企業都有擅長檢驗檢疫的種類,根據這些特長申請到的某些種類食品的檢驗權,在該類物流配送中心檢驗過后的食品,可以“免檢”出關出口。
如美國 AbleFreight 公司一直與相關政府機構保持緊密聯系,包括遵守運輸安全管理局(TSA)的規定,安排美國農業部和洛杉磯農業部的檢驗,并向食物及藥物管理局提供完整的托運人及生產商資料,以滿足他們的相關規定,同時提供清關服務。這樣的設計,不僅減少了海關的工作量,而且能夠避免食品在海關排隊檢測中的變質,同時增加了食品流通速度,降低物流成本,還為企業帶來了效益。
荷蘭:發達的運輸網絡+標準化生產加工
荷蘭是全球經濟型花卉銷量最多的國家和最大的花卉出口國,鮮花作為一種極易被損壞的產品,它的保存有很高的要求,這對荷蘭的冷鏈運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荷蘭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海、路、空運輸網絡發達:
荷蘭位于“歐洲門戶”的有利位置,荷蘭著名的世界貿易港口鹿特丹港靠近重要的蔬菜和水果的種植地區,港區四周高速公路和通往內地的水路運輸網絡非常發達,而且靠近歐盟國家水果進出口中心所在地巴倫德雷,為荷蘭發展冷鏈物流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為農產品的運送提供了便利。
(2)標準化生產,縮短冷鏈物流鏈條:
荷蘭通過標準化生產程序,進行鮮花的收集、分類、鮮儲、拍賣、包裝等程序,將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花卉集散到世界各國。成交的花卉迅速由集裝箱運往機場或港口,分銷世界各地。
新加坡:規范行業,利用第三方物流
1999 年,新加坡開始興起冷鏈物流的觀念。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業內開始認識到冷鏈物流是一個長期效益,并開始接受這一概念。之后新加坡政府提供資金開始培養相關的管理人才,這為新加坡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新加坡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對策主要有:
(1)制定冷鏈物流標準,助力冷鏈物流發展:
新加坡目前現行的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有6項,比如《冷鮮豬肉冷鏈管理業務守則》,它們標準數量很少,但是所涉及的方面卻很多,這些條例促使新加坡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快速發展。新加坡仍2002年開始至今不斷頒布新的標準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運輸以維持行業高質量的服務標準。比如頒布的《蔬菜冷鏈管理》《速凍食品加工與處理業務守則》等,不斷完善的技術標準也在推動行業更好的發展。
(2)大力推廣3PL:
新加坡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離不開企業選用的適合發展的 3PL 模式(第三方物流),由于新加坡物流業發達,因此奠定了其在新加坡經濟中的支柱地位,同時這個模式能幫助企業和客戶盡可能的降低成本,達到最優化。
日本:加大科技投入,完善需求預測機制
20世紀50年代,日本蔬菜水果的篩選、定級、沖洗、預加工、包裝、預冷、冷藏、運輸和銷售冷鏈保鮮就已貫穿始終。之后,日本相關冷鏈的研究進一步提高,例如對于運輸中的溫度調控、濕度管理、低溫流通設施的建立以及冷鏈機械的開發等。冷鏈物流在日本是屬于低成本的物流,現已進入了成熟期,未來還將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日本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日本在2014年冷藏保鮮車的保有量在12萬輛左右,到2017年則接近20萬量左右,冷藏保鮮車占貨運汽車的比重大致為2.65%,冷藏運輸率則高達90%以上,運輸過程中的產品腐損率低至5%以下。
日本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對策主要有:
(1)科技投入大,專業化和自動化水平高:
日本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在進行作業時都是采用專業的機械。日本的勞動力十分的昂貴,這就導致了分揀系統的普及,同時,人工分揀和機器相比速度明顯較慢,而數碼分揀系統大大地提高了冷鏈物流企業的工作效率,同時人工分揀容易出現一些不可抗因素影響到分揀的準確性,機器能夠提高其準確性,降低錯誤率,也在無形之中降低了成本。
日本的冷鏈物流企業廣泛的使用電子數據交換系統,這些技術的運用不僅改善了企業和顧客的關系,提高了企業在同行業乃至國際上的競爭力,而且也使得信息能夠更快速的傳達到客戶手中,并且不會出現很大的誤差。同時,企業會在配送的車輛上安裝 GPS 掌握送貨員的實際配送路線,這方便了客戶可以更快的了解到自己的貨物運送到哪個具體位置。冷鏈物流企業GPS技術的運用讓企業不僅可以優化配送線路提高配送效率, 而且還有利于企業和客戶對送貨員的管理和監督。
(2)政府的支持力度大:
農林水產省牽頭建立的低溫流通推進協會,制定了行業管理辦法和未來走向規劃,還規定了食品在低溫情況下流通的嚴格溫度環境范圍,使生鮮食品冷鏈保鮮技術進一步完善。
(3)需求預測機制完善:
由于“無縫對接”,日本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在運輸中仍未出現過斷貨的現象,這就使得日本的冷鏈物流信息化始終保持快速運行,快速的冷鏈物流使得日本在國際冷鏈物流運輸上有著很大的競爭優勢。
結合發達國家發展冷鏈物流的經驗,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啟示:
1.注重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的交通運輸網絡是發展冷鏈物流的基礎,發達的道路網絡可以助力我國的冷鏈物流行業發展,除了陸地交通運輸,也要采取多樣化的運輸方式,加強水上運輸、空運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靈活發展冷鏈物流。
2.加大前期投入,降低物流成本:
冷鏈運輸的前期投入雖然大,但對于行業發展來說十分必要,加大冷鏈運輸的前期投入可以有效地提升我國冷鏈物流的技術水平,降低運輸成本,提高我國冷鏈運輸的專業化水平。首先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制定信息化系統并應用到冷鏈物流的各環節;其次要加大冷庫、冷運車的投入力度。
3.注重行業標準的制定,出臺相關政策進行扶持:
制定行業標準不僅可以提高我國冷運產品的實際質量,標準的行業操作還可以提高冷鏈物流的效率。冷鏈運輸的發展前期投入大、利潤小,國家應出臺相應的政策進行扶持,提高我國的冷鏈物流水平。
二、冷鏈物流市場前景廣闊,集中度提升空間大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網的信息,我國的冷鏈市場規模在2500億元左右,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可以達到 4700億元,年復合增速將超過20%。
據中冷聯盟發布的2017版《全國冷鏈物流企業分布圖》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冷庫總容量為3610萬噸,冷藏車保有量為74637輛,其中自有冷藏車為31643 輛,企業整合社會冷藏車42994輛。相比較2016年的 3035萬噸,冷庫總容量增長18.9%;相比較2016年冷藏車保有量為76527輛,冷藏車總量減少2.5%;其中自有冷藏車總量減少16.3%,社會冷藏車增加11.6%。
我國冷鏈行業發展迅速,冷鏈物流企業百強總收入持續增長,且2016年冷鏈物流企業百強總收入同比增速達30%以上,但行業發展很不均衡,冷鏈物流行業集中度較低,企業整體呈現散亂小的狀態。冷鏈干線運輸市場進入門檻低、分散,百強企業的集中度僅為10%,進低于美國前三大企業集中度13%的水平,市場無序競爭,價栺體系混亂,空駛率高。
冷庫運營屬于重資產行業,市場進入門檻高,但行業集中度也比較低,百強企業的集中度僅為56%,低于美國前五大企業集中度 60%的水平。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統計來看,我國90%的冷鏈企業是區域性的,或者是以運輸為主的,這兩個特質制約了我國冷鏈的發展水平,導致行業至今沒有出現特大型企業。
相反,國外發達國家冷鏈物流巨頭企業不僅面向全國,而且還面向全球市場,且大多都是以倉儲為主,其運輸業務大多外包,尤其是美國的冷鏈企業。如全球第一大冷鏈企業——美冷,擁有將近22%的全球冷鏈物流市場仹額,在美國九個州的不同地點提供地區性及全國性的分銷服務。
再比如作為全球食品溫控倉儲行業規模最大公司之一的普菲斯公司,已在美國設計、建造、運營27座先進大型冷庫,并逐步在亞洲、非洲以及南美洲開展全球冷鏈倉儲服務運營。美國冷鏈物流倉儲前五強:普菲斯冷庫、美國冷藏公司(USCS)、AbleFreight 等公司冷庫容量占到美國63.4%,集中度相對較高,而我國尚沒有一家可以面向全國的冷鏈倉儲企業。
之所以如此,源于發達國家與我國冷鏈物流行業模式的巨大差異。這種差異最顯著的體現就是在專業分工明細層面上。美國冷鏈物流市場的分工非常明確,各方參與者各司其職、環環相扣,運輸方只負責提供運輸卡車及司機,將貨物運送到指定地點;倉儲方只負責在確定時間進行卡車卸貨,將貨品存放到指定溫度的冷庫中;維修公司只負責根據求救電話進行搶修;冷鏈平臺則需要負責聯系。以上各家公司,仍而完成整個冷鏈鏈條的節點連接。
相比之下,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專業化的分工體系尚未形成,大部分企業提供一攬子服務,即所謂綜合供應鏈服務。
我國運營分散的現狀使企業各自為政,無法形成規模效應,仍而進行優化調度,拖累了冷鏈物流行業整體盈利水平。面對國內冷鏈物流小而散的市場現狀,今后一定會是一個淘汰小企業、資源整合的過程。
據統計,從2010年以來,冷鏈物流行業并購亊件數量和金額,都呈現增長態勢,尤其是在2016年,并購出現了跨越式地增長,資金規模達到了52億元,2017年,并購亊件涉及金額超過80億元。多領域跨界搶灘冷鏈物流,更加引發新的競爭栺局,未來,我國冷庫產業及冷鏈行業,將步入新的整合、并購、重組快車道。
來源/平安證券
作者/陳雯、王偉
物流風向標整理發布
⊙文章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物流風向標立場,轉載此文章需經作者同意,同時注明作者姓名及來源。
物流降本增效|餐飲供應鏈|前置倉|順豐圓通之戰|京東無人超市|順豐的超級物流平臺|菜鳥全球智能倉配揭秘|城市配送也要玩“甩掛”|超市給物流老板的4大啟發|菜鳥圓通開倉記|快遞龍頭企業為何脫穎而出|日本東京物流展|快遞排名分析|一文讀懂智能倉儲現狀和趨勢|阿里張勇|城配物流|經驗談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鵬都農牧:與中國供銷冷鏈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互利共贏新起航想我就打電話給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