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區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本文首先對京津冀地區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再結合京津冀地區冷鏈物流配送設施不均衡等問題,提出幾種相應的配送模式展開對比分析,最后選擇一種適合京津冀地區發展的冷鏈物流配送模式。研究成果對物流配送成本的控制,物流資源的合理分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有助于規范京津冀冷鏈物流行業發展,促進區域冷鏈物流水平協同發展,助力實現京津冀生鮮農產品“1小時新鮮直達”。
一、京津冀地區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
1. 冷鏈物流發展的經濟條件逐漸成熟
近年來,京津冀地區整體經濟實力及城鄉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都在不斷增加,如圖1和圖2所示。
京津冀地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在不斷提升,居民對生鮮食品的安全保障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對新鮮農產品、反季節性水果蔬菜的需求也是逐漸增多,這就為京津冀地區建立綜合冷鏈物流配送中心,發展冷鏈物流行業,實現《環首都1小時鮮活農產品流通圈規劃》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
2.冷鏈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加
近幾年,北京和天津兩地的生鮮農產品呈現減少的趨勢,而河北省的生鮮農產品總體呈逐年增加趨勢,如表1。
但從北京和天津的統計年鑒中了解到,北京市城鎮居民對生鮮農產品人均消費從2410元增加到2717元,說明居民對生鮮農產品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天津市城鎮居民人均食品銷售量從188.5kg增長到206.9kg,而天津市生鮮農產品的產量并不能滿足市民的需要,需從外省調貨,依靠外省供應。所以京津兩地需要依靠河北省的農產品來滿足當地居民對生鮮農產品的需求,而河北省要想解決本地生鮮農產品市場的飽和問題,就需使本地農產品依托冷鏈物流企業進行外銷。另外,根據京津冀地區的產業化布局,在郊區建設生鮮農產品配送中心和冷藏庫,能夠使京津冀地區資源優勢互補,從而有效保障京津冀地區居民的生活質量。
二、京津冀地區生鮮冷鏈物流配送中存在的問題
1.“綠色通道”發展不完善
京津冀協同發展以來,雖然以北京為中心的運輸網絡已經趨于成熟,但是生鮮農產品運輸方面還有所欠缺。大多數從京外進入的農產品運輸車輛需要排隊辦理進京證才可進京,這一繁雜的流程造成生鮮農產品配送時間增加、損壞率增高、配送成本增加等問題。北京市內的車輛通行限制使得運輸的大型車輛都采用夜行為主、晝行為輔的方式進行運貨;另外,由于配送過程中使用車輛的冷鏈物流系統裝備不完善,大部分生鮮農產品采用常溫車輛進行配送,導致配送效率、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都受到影響。
2.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發展緩慢
從供應鏈參與者的角度來講,河北省內主要的參與者對供應端的組織化和管理化程度較低,真正能夠提供冷凍冷藏運輸功能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規模較小,未能按照正規冷鏈物流配送方式進行運作。其次,沒有制定一個穩健的行業行規也是制約第三方冷鏈物流發展的一個原因;冷鏈物流交易市場信息堵塞,冷鏈物流市場惡性交易等,這些都是嚴重阻礙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發展的重要原因。總的來說,京津冀地區生鮮農產品物流協作方面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管理制度及完善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來確保該地區的合作按照標準的冷鏈物流配送程序進行操作。
3.冷鏈物流系統不健全
由于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據相關統計,2013~2017年,北京地區公路運載貨物汽車的總量由18.63萬輛增加到18.71萬輛;天津地區公路運載貨物汽車的總量由15.98萬輛增加到18.45萬輛;河北省地區公路運載貨物汽車的總量由131.48萬輛增加到144.02萬輛。京津冀地區公路運載貨物汽車總量都在不斷上升,而通過冷鏈物流公路運輸的生鮮農產品占比不到20%,貨運車輛的增加造成了嚴重的交通堵塞,大多數產品依舊通過普通車輛進行運輸,導致配送時效增長,運輸腐壞率增加。究其原因是與冷鏈物流標準化、冷鏈技術、冷鏈物流設施、冷庫車等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密切相關。
三、京津冀冷鏈物流配送模式及對比分析
1.模式介紹
(1)自營物流配送模式
自營物流配送模式是指物流企業配送的各個環節由企業自身籌建并組織管理,企業自建倉儲和配送中心,實現對企業內部及外部貨物配送的模式。自營物流企業對生鮮電子商務平臺有著較強的吸引力,像京東自營物流,其冷鏈物流網絡通過在七個地區設置生鮮倉而覆蓋全國,依托生鮮電商完成運輸,其具體的運作機制,如圖3。
(2)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相較自營物流配送模式,多數生鮮電商更愿意選擇能提供冷鏈物流的企業,該模式把消費者的訂單信息發送給第三方物流企業,由接受委托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配送,該配送模式如圖4。
(3)自營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相結合的配送模式
該模式主要以區域進行物流配送劃分。配送區域內,一般指企業所在城市內由企業自行配送,區域外則由第三方物流完成配送活動,該模式的運作機制如圖5。
(4)集成配送模式
城市交通問題日益突出,多元化、分散狀、小批量的生鮮訂單配送無疑給京津冀地區的配送增加了難題。而上述3種模式均未考慮到城市交通物流問題,因此需要設計一種集成配送模式,既考慮企業利益又能減輕城市交通物流壓力。集成配送模式應運而生,即自營物流或者第三方物流完成“最初一公里”與城市共同配送及“最后一公里”配送相結合的模式,其運作機制如圖6。
2.配送模式對比分析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配送需要保證農產品的安全以及新鮮程度,所以在配送成本和配送速度上對這幾種配送模式進行了對比,如表2。
四、京津冀生鮮農產品配送模式優化對策
1.優化配送模式的制度
在政策與制度方面,按照《京津冀冷鏈物流區域協同標準》統一標準,并允許河北方向進京的車輛送貨,在車輛獲取進京證的手續流程上進行調整。例如在從河北統一發往北京的車輛上裝GPS,并且在北京公安交通管理局登記認證,統一配備進京證。
2.分散物流園區建設
結合京津冀三地的地區分布,有序將北京農產品配送中心疏解到近郊及周邊地區,轉移倉儲以及非核心部門到天津和河北省,加強該地區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農產品生產廠商或冷鏈物流配送企業相對密集的地區采用園區建設模式,以物流園區為載體,通過強化園區內大型冷庫、物流基地、倉儲配送設施的建設來幫助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企業降低運行成本。
3.建立信息共享平臺
在京津冀地區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利用射頻識別技術進一步加強對生鮮冷鏈物流的監控,農產品生產廠商和物流配送企業也應積極研發或購買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信息化管理系統,如冷庫智能化管理系統、運輸鏈上信息傳遞系統等,力爭通過MIS、GPS和GIS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實現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信息共享,共同監控管制冷鏈物流配送市場,營造良好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環境。
五、總結
在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中選擇一種適用本企業發展的配送模式,將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生鮮冷鏈物流的配送效率以及配送質量。所以在京津冀地區生鮮農產品配送模式的選擇問題上,本文更偏向于采取集成配送模式,依靠共同配送模式,最大程度上降低京津冀地區物流配送成本,同時也緩解三地之間的城市交通運輸的壓力。當然,京津冀地區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也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政府部門應該關注冷鏈物流發展動態,制定相應的冷鏈物流法律法規,并適當的引進冷鏈物流新技術。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促進京津冀地區協調發展,為其他地區在發展冷鏈物流配送模式方面帶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和啟示。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