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級非遺名錄!肇慶這些“爆款”美食上榜!
轉自:肇慶發布
第七批市級非遺
代表性項目名錄出爐,
肇慶這些“爆款”美食、技藝
上榜啦!
日前,肇慶市人民政府印發通知,公布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新增17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對前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的1項進行了擴展。
此次公布的項目涵蓋了傳統舞蹈,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
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五大門類。
其中,飲食類傳統技藝項目占比較重,
包括鼎湖上素烹飪技藝、
文?鯉養殖與烹飪技藝、
大灣麥溪鯉(鯇)烹飪技藝、
西江河鮮烹飪技藝、
廣寧云吞制作技藝等共10項。
肇慶探索非遺保護傳承的腳步
從未停止。
一直以來,肇慶市扎實做好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
保護、傳承、傳播和管理工作,
讓傳統工藝煥發時代新光彩。
古老“非遺”煥發新生
“
第一鍋裹蒸起爐啦!大家蒸蒸日上,身體健康!
”
今年春節前夕,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裹蒸制作技藝傳承人梁偉明
手工包裹蒸、磚爐煮裹蒸,
并邀請市民前來參與制作,
一起尋找肇慶年味。
裹蒸
△ 梁偉明向大家展示新鮮出爐的裹蒸。西江日報記者 陳明紅 攝在裹蒸的裊裊香氣中,
古老的非遺融入“人間煙火”,
市民游客在見證、傳承和實踐中,
品味到肇慶獨特的非遺魅力。
二塔社區居民李慧靜:
“包裹蒸就代表快過年了!我雖然是肇慶媳婦,但是我第一次參加這個裹蒸制作展示活動,感覺很有特色。”
組織群眾喜聞樂見的體驗活動,
是肇慶推廣本土非遺技藝、
活化傳承非遺的重要手段。
這些年,肇慶始終堅持開展非遺普查、確認、立檔、保存、保護、宣傳和傳承等基礎保護體系建設工作,有效搶救和保護了一批珍貴、瀕危、具有重要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讓裹蒸制作、端硯制作等非遺技藝更好地融入人間煙火,讓古老的“非遺”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生。
△ 圖源 多彩肇慶據了解,肇慶陸續對
懷集貴兒戲、四會古法造紙、
封開五馬巡城、四會民歌等項目
及代表性傳承人進行調查和記錄,
出版《中國端硯圖典》《肇慶民歌選編》
《肇慶風物(一)——傳統音樂、戲劇與工藝》
等重要書籍,
還圍繞非遺資源活化
開展民間舞蹈創編排演工作,
以轉化創新促動活態傳承,
不斷完善調查記錄體系。
△ 對四會民歌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重明進行記錄。市文化館供圖非遺“飛入尋常百姓家”
開展劃龍舟體驗課、
DIY龍舟手工模型、
觀看龍舟競渡的相關視頻……
前段時間,肇慶市和諧龍舟俱樂部
組織專業人員進學校,
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
將傳統龍舟文化帶進校園,
讓學生們近距離接觸龍舟文化。
#劃龍舟體驗課
#親手建造龍舟模型
近年來,
肇慶堅持非遺“走下去、走出去”,
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進機關、進社區,
線上非遺展覽展播、“非遺少年說”等
活動取得了良好成效。
△ 傳承人梁思勇在校園傳播傳拓技藝。通訊員 梁惠瑩 攝其中,
我市創新“非遺少年說”的宣傳形式,
以“肇慶非遺小主播”為主題,
采取“線上初賽+線下決賽”的
形式開展活動,
受到了學生的廣泛參與,
在肇慶掀起了一股非遺保護傳承熱潮。
△非遺少年說 圖源 多彩肇慶從校園教學到賽事活動,
從街頭展演到節慶活動,
非遺以越來越多的方式
“飛入尋常百姓家”。
△“高要春社”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圖源 高要區文化館今年元宵,
作為2023肇慶廣府文化廟會
系列活動之一的非遺集市熱鬧非凡,
吸引眾多市民游客駐足觀賞
并沉浸式體驗肇慶非遺。
通過這次活動,
更多市民認識和了解悠久厚重、
歷久彌新的肇慶非遺項目。
古法造紙項目傳承人李鏘鴻:
“把古法造紙技藝搬進肇慶廣府文化廟會,讓市民體驗造紙的快樂與造紙不易,同時也更加了解和認可中國文化,形成文化自信,這才是傳承的精髓。”
非遺集市
△ (左圖)楊樂祺 攝;(右圖)吳勇強 攝此外,肇慶市文化館還與肇慶敏捷廣場
共建“粵文坊”新型公共文化空間,
將公共文化融入都市商圈,
進一步擴大非遺項目受眾覆蓋面。
△ “粵文坊” 系列活動 南國紅豆 粵韻飄香——粵劇文化體驗課 市文化館供圖截至目前,我市擁有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3項、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9項、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90項
(含拓展項目)。
△ 圖源 多彩肇慶接下來,肇慶將貫徹
“保護為主、搶救第一、
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
切實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
系統性保護水平,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為奮力開創文化強市建設新局面
作出新的貢獻。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