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冷藏過的枇杷會變得更甜!
之前我展開講過市場上四季恒在的水果——對,我說的是蘋果。而有些水果,一過時令就難覓蹤影,就比如今天的主角枇杷。
它不僅時令性強,曾經地域性也很強:在長江以南的半個中國,是人們熟悉的春季鮮果,但到了北方,很多朋友只見過“川貝枇杷膏”。
4月,正是枇杷熟燦之際
枇杷琵琶,難舍難分
一天,明代畫家沈周收到友人送的枇杷,禮單上卻寫著“琵琶”。他知道是筆誤,便回信打趣道:“謝謝您送我‘琵琶’,雖然聽不到美妙樂曲,但吃起來不錯。白居易曾為琵琶賦詩落淚,王昭君遠嫁塞上時,用琵琶抒發怨恨,原來是因為想吃一口枇杷啊!”
這是清初文人記載的逸聞,真實性咱不討論,但水果枇杷和樂器琵琶的關系,確實剪不斷、理還亂。琵琶本是先秦時期游牧民族的樂器,以彈撥方式演奏。用手指向前推弦叫作“批”,向后撥弦叫“把”,所以人家最初名叫“批把”,被訛寫為“枇杷”,最后才改名為“琵琶”。
你別說,還真別說,真有幾分神似呢
那究竟是水果枇杷長得像樂器而得名,還是樂器像水果才得名呢?學者們眾說紛紜,尚無定論。
圖片來自:《武林外傳》
跟櫻桃、楊梅一樣,枇杷也是我國盛產的水果,跟中國人“交情”深厚。早在漢朝時,人們就已經馴化食用它了。到了唐代,江南的枇杷就很有名了——跟楊貴妃的荔枝一個待遇,每年由專人快馬加鞭,一路北上,將枇杷鮮果送入皇宮。
枇杷果色明艷、株型挺拔,所以也常被種在窗前屋后,入詩入畫。在詩人筆下,枇杷常用來表現初夏時節和田園風光。
除了觀賞鮮食,枇杷也是著名的傳統藥材。最常見的是川貝枇杷膏,用來治咳嗽。但入藥的并不是枇杷果,而是葉片,其中成分可以消炎止咳。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冬天開花,就反著來
我們熟悉的很多水果,生長規律都是春華秋實,冬季往往落葉休眠。枇杷卻在秋天萌芽,冬天開花,春天掛果,暮春初夏果熟,跟常見水果完全反著來。
咬一口絕對汁水四溢,是誰饞了
選在冬天開花,就得耐寒。
枇杷的葉片深綠,背面還有絨毛,在長江流域冬季零度左右的氣溫里,也能常綠不凋。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枇杷樹上細碎繁多的小白花成簇綻放,從花梗到花萼,都“武裝”了密實的銹色絨毛,顏值不高,卻能保暖。
盛開的枇杷花
枇杷花不起眼,但勝在花量大,花蜜含量可觀,是冬季非常珍貴的蜜源植物,深受蜜蜂和鳥兒的青睞。過去游牧的養蜂人,會專門追著枇杷花開放的地方轉場,釀造枇杷蜜。
江浙地區的朋友,還常趁冬天晴暖少雨時,采摘枇杷花曬干,制成花茶泡水喝。
枇杷花泡水
枇杷的果實結構跟蘋果類似:果實一端有根果柄,另一端有個小坑。這小坑稱為“果臍”。
枇杷開花時,花瓣、花蕊都長在一個凹坑里,等花落成果,就變成了果臍。“臍”上覆蓋的幾枚薄片是枇杷的花萼,坑里的黑色碎屑是花蕊和花瓣的殘骸。
果臍容易藏污納垢,所以農學家改良的方向之一,就是培育果臍更淺的品種。
枇杷清甜解渴,香味不濃烈但留香持久。更可貴的是,枇杷屬于低糖水果——每一百克中,只含6-8克糖分,吃起來卻感覺很甜。這是因為枇杷果肉里的有機酸很少,不會遮蓋糖的甜味。
而且,枇杷所含的糖大多是葡萄糖和果糖。果糖甜味強,且在低溫下甜味會更強,所以如果你想讓枇杷吃起來更甜,下次可以試試放冰箱里冷藏一會兒,美味加倍。
枇杷種子不能吃!枇杷的種子含有大量氰苷,如果你把種子嚼碎了吞下去,氰苷會在酸性的胃液中分解,產生劇毒氰化物。
枇杷好吃,卻實在嬌嫩,稍微受到一點擠壓,立刻“鼻青臉腫”,第二天整個果實都變成褐色了。這不僅因為它果皮薄、果實柔軟,還因為果肉中含有大量的多酚氧化酶,儲存在細胞質中。一旦細胞破損,多酚氧化酶與液泡里的酚類物質相遇,就把酚類氧化成黃褐色的醌類化合物。
這脆弱的天性,使枇杷長期走不出南方產地。好在,現在咱們有了完備的冷鏈運輸網,能讓運輸溫度不高不低,既能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又不凍傷果實。科學家們還選育出了更耐儲存、果實更耐寒的品種。如今,即便是北方,也能在春天嘗到枇杷的美味了。
常見品種分紅白
全世界有800多種枇杷,我國就有200多種。市面上常見的枇杷主要分兩大類:果肉偏橘黃色的“紅沙枇杷”和果肉偏黃白色的“白沙枇杷”。
1
?
紅沙枇杷
紅沙枇杷的果肉橘黃色,風味酸甜,果香濃郁。結實、耐運輸,即便在遠離產地又寒冷的北方,也能登上普通小超市的果蔬區。但長途運輸的代價是提前采摘,在樹上積累糖分和香味的時間不夠,吃在嘴里往往差點風味。產量很大,除了鮮食,也常制作果干、罐頭和果酒。
大紅袍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